第五百零二章 文华常委会-《漫步歌神路》
第(2/3)页
见毕文谦略有些失措,李鲲爽朗地笑了笑:“我今天是第一次到文华公司来,但也不必吃惊。文华公司,不是已经来过不少老首长了吗?毕文谦,不必拘束,我今天,严格地说,是代表黎华来开这个常委会的。”
“代表……黎华?”毕文谦总觉得这画风不对。
“来,先坐!我具体和你解释。”
李鲲的态度很亲切,那副黑眼镜下的表情,既有文质彬彬的气质,又有着工程师式的精明,待两人在办公桌前一起安坐,他继续说道:“听说,你作为文华公司的经理,倒还没有参加过党委的会议。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文华公司现在的常委情况:党委书记,彭黎华同志,今天由我代替出席;副书记,万鹏同志,今天由王京云同志代替出席;副书记,刘三剑同志,今天缺席;常委,大晓琳同志,今天缺席;常委,小晓琳同志;常委,陆衍同志;常委,丁飞同志。应到七人,实到五人,超过三分之二。”
一边介绍着,李鲲的目光在坐在沙发上以及临时搬来的椅子上的人之中,逐一匀速扫过。
“其中,万鹏在东北、刘三剑在去香港的路上、大晓琳在美国,都不在京城,无法到会。至于黎华,她原本是计划参加这次常委会的。但中顾委的薄副主任在和滨城的市委书记毕希臻做工作的过程中,遇到了一些问题。毕竟,那位毕希臻,刚刚满58岁。在干部年轻化的大趋势下,不太适合继续提拔。但他在滨城当地工作多年,从中学的党支部书记,一步一个脚印,从75年任市革·委会副主任开始,一直在滨城的领导班子里,既对滨城的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,也对那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。原则上,他并不愿意现在就退居二线,但他在这一、两年的工作中,和黎华是有所沟通的。所以,毕希臻强烈要求和黎华面谈一次,具体交换详细的意见。于是,黎华就主动去了滨城,并委托组织酝酿一个人代她出席文华公司的这次常委会。组织研究之后,就由我来了。”
李鲲讲话的姿态,有很严肃活泼的味道。但这些轻描淡写的话,却让毕文谦沉默了许久。
“李……”即使沉默之后开口,毕文谦也又斟酌了一下,“既然您今天是代表黎华来的,那我就叫您一声李叔叔好了。其实,除了临时过来的您,其他人都知道,我对参加这样的会,没什么兴趣。以往,文华公司党委开会,也从来没有在这里进行过。您不觉得,现在这个样子,办公室里显得有些挤吗?昨天,是王京云通知我的,说是有些事情,想问问我的看法。那么,就不客套了。有哪些问题,需要我说一说的,就提出来。原则上,我会知无不言。如果我的一些看法出乎各位的意料之外,也请见谅。”
说完,毕文谦也一一看向在座的人。端正肃穆的丁飞,拿着小本本握笔低头的陆衍,目不斜视的小晓琳,神色依旧难以捉摸的王京云,最终,他的目光,回到了表情和蔼的李鲲身上。
“那么,第一个问题,是什么?”
“会议的议题,黎华领导的党委,事先已经有所酝酿,就由我来问好了。”李鲲微微点点头,语速始终不紧不慢,“第一个,昨天,王京云应该和你谈过一些——最近,国内,甚至中央,出现了一些变故,有的,严重违反了组织纪律,有的,酿成了常人所不知的极大危害,有的,已经激起了极大的民愤。在当下,大多数人都认为,那些犯下的错误,无论是中央内部,还是政府外部,特别仿佛一体两面的,一定要从严处理。从严的共识,已经达成了。但轻重的问题,却有着分歧。很多人认为,改革开放,是新中国继往开来,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的过程,错误,可以犯,但原则性的错误,绝不能犯,四项基本原则,绝不能动摇,有胆敢在这根本领域制造分裂的人,绝不能姑息;但是,也有个别颇具威望的老人,认为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,不仅错误在所难免,具体的尺度,在实践中,也难以把控,所以,虽然也赞同从严处理,同时也要求罪不至死,以免将来的人兔死狐悲,在继续的改革中畏首畏尾。”
“因为各种复杂的因素,关于这很大一批人的量刑的方式方法,目前很难下决定。毕文谦,关于此,你有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吗?”
毕文谦默默听完,又思考了一会儿,却没有立即回答。
“这件事情,的确事关重大。我的确思考了一些。也因为这样,李叔叔,可以先谈谈其他问题吗?毕竟,全局,才是一盘棋。”
李鲲细细地看了毕文谦一会儿,忽然微笑着点了点头:“也对。那我继续问了。”
“刘三剑在离开京城之前,就强调过,要对那些香港媒体进行整顿。虽然当初无端斥责他的那些人,现在多少已经自得其害,但这个问题本身,始终存在一个尺度和方法的问题。另外,刘三剑临走时,提了一个赌气的想法:她不是将要作为红旗轿车订购资格审核小组的文华公司代表吗?在最近的事件中,也有少数人晚节不保。刘三剑希望,功是功,过是过,几十年走来,有的人的确有资格,但应该给他们造一辆白旗车。其实,刘三剑自己也没指望这个想法成为现实,但作为一种态度,她还是委托黎华正式提出来。”
噗……这……不愧是刘三剑的……态度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