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四章 标准-《明末之成王败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以想象,同考官左边摆放的试卷很少,右边则是大量的试卷。

    厢房里面很安静,每个同考官的桌上都摆着一个铃铛,若是需要军士进来,同考官会摇响铃铛,军士或者进入厢房送去密封好的试卷,或者将挑选出来的试卷,送到副主考的房间去,当然军士不可能离开厢房,主考官和副主考两人的屋子,都是在厢房之内。

    同考官阅卷的时候,看见好的文章,相互之间可以商议,评定这篇文章如何,不过在阅卷刚刚开始的时候,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,主要是时间上面来不及,若是四个同考官在一起商议的时间多了,那每天看不出来多少的试卷。

    同考官相互之间交换意见,主要还是在吃饭的时候,或者是当天阅卷结束之后。

    按照朝廷的规定,同考官有直接给主考官和副主考提出建议的权力,他们认为很好的文章,若是遭遇到淘汰,是可以询问原因的,不过这样的情形几乎不会出现,因为决定是不是录取某个考生,这是主考官的权力,副主考都只能够是监督和建议,就不要说同考官了。

    卯时一刻,王相和副主考都走出房间,来到厢房。

    两人一方面巡视,看看同考官是不是在认真的阅卷,同时也可以审阅已经拆封的试卷。

    阅卷尽管才开始一刻的时间,但几个同考官的右首已经摆放了试卷。

    王相此刻主要的任务,就是看这些算是被淘汰的试卷。

    接连看了四份被淘汰的试卷,王相忍不住摇头,这些文章的确不行,要么是空话连篇,要么就是全盘抄录古人的话语,看不出一丝的见地,如此拼凑出来的文章,怎么可能被选中。

    王相知道,自己出的考题,难度大了一些,恐怕不少的考生,文章都是这个样子,难以出什么新意,不过也唯有如此,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。

    这是王相进入贡院第一天,就仔细思索的,考题出的简单了,地方的巡抚和布政使倒是高兴了,可皇上肯定不高兴,毕竟这录取的试卷和文章,还要送到京城去的,皇上虽然不可能全部都看,但总是要看几篇的。

    王相也知道,阅卷的前期,也就是五天时间之内,能够被选中的文章是不多的,各地的乡试都有一个规矩,那就是誊抄官首先是抄录的最后一个考场的文章,依照这个次序誊抄,往往出色的文章都是在后面出来,这样做是考虑实际情况的,与田忌赛马有些相似,要知道内帘官和同考官的精力是有限的,若是首先就将好的文章拿出来,让他们有了标杆,那后面的试卷,无疑就要吃亏了,能够被看上的不多。

    首先标准低一些,哪怕选出来的文章多了一些,后面还可以专门来审阅,开始标准就抬高了,很有可能选出来的文章数量不够,回头继续看被淘汰的文章,劳神费力。

    三天时间过去了,被挑选出来的文章,不过十来篇,这些文章王相都仔细看过了,没有什么特别满意的,甚至可以说是不满意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