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虽然说赵鸿不是很喜欢程朱理学,但是程朱理学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怪朱熹。 他的思想主张“知先行后”,就是先产生认知,然后再去实践,还有就是人性二元论对后续的程朱理学影响比较大。 但程朱理学是因为元、明定位官方学派,经过无数大儒注释而成。 其中被人诟病的存天理灭人欲,一方面是因为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和晚唐时期的混乱而提出,是具有历史原因的。 另外一方面这‘存天理,灭人欲’还是二程提出的,朱熹并没有那么主张这个。 总而言之,朱熹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如果后面没有更好的选项的话,他可能会直接选择朱熹。 【2.邹夫子】 邹夫子? 这个好像并没有多出名,赵鸿有些陷入沉思,思考这一位人才是谁。 他皱起了眉头,这夫子属于对年长且有学问人的称呼,在周朝和秦汉时期用的较多,后世用这称呼的相对就少了些。 那么他就将范围先缩减到周朝和秦汉时期,姓邹且以学问出名的..... 思来想去,或许只有邹衍符合了。 邹衍乃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,就学于稷下学宫,虽然是阴阳家的人物,但是他的思想对于儒家和道家都有不小的影响。 看到这里,他突然发现了这一次招募的规律了,好像是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? 这应该是资治通鉴的效果触发了,他之前想的成真了,就是怎么没有给他出老子和庄子? 【3.亭林先生】 又是正常的关联词? 既然是正常的关联词,又和学派思想挂钩,赵鸿要猜出这个选项就容易了许多。 这位应该是明末时期的思想家顾炎武! 他的思想和王阳明非常相似,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反理学特征,和之前的朱熹放在一起,倒是有一番趣味。 如果单说顾炎武这个名字或许有很多人认不出来,但他的名言可就太出名了。 比如《与友人书》中的:“人之为学,不日进则日退”,还有《日知录·正始》中的:“保国者,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;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”,后被梁启超简略成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 看来这次的选项都还可以啊! 赵鸿继续看向了下一个选项。 【4.一毛不拔】 额.....这个关联词..... 他之前还说关联词都是正常的,这下就来了一个负面的关联词。 一毛不拔这个形容词,历史中有一些人物都能套上去。 但如果说和思想学派关联起来的话,应该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典故了!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对杨朱和墨子的评价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,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,利天下,为之。” 意思是如果拔杨朱的一根毛就能让天下人受益,杨朱也不会愿意,但如果是墨子,哪怕置身体于不顾他也会去做。 那么这个关联词很明显说的就是创立了杨朱学派的杨朱了! 这杨朱倒是道家的人物,但他的思想并不是赵鸿想要的。 他注重的是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命,并且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,反对别人侵害自己,也反对自己侵害别人。 在他的理想世界中,人人互不打扰,做到“人人不损一毫”。 但这个学派往往容易偏激到利己主义上面去,与杨朱的理想状态不符,因此赵鸿并不想要。 【5.止楚攻宋】 这..... 赵鸿心中一喜,这典故当中涉及到的人物,可是墨子! 不过在他惊喜之余,他又想起来,在这典故当中虽然主角是墨子,但做到止楚攻宋的并非只有墨子一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