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2章:心學,突破-《逍遙小儒仙》
第(2/3)页
此理,便是道,便是太極。
嚴格論起來,只有一品蒼生境的文士,才會去探究道,因為這是成圣的關鍵一步。
必須要有自身圣道,才能成圣,否則空有力量,而無圣道,莽夫耳。
他自己也只是遵循前人之法,來理解“道”與“理”。
可是自己這徒孫,竟然說出了另一種對“道”與“理”的參悟之法。
這……這……已然是圣道的雛形了!
王天罡又如何不驚?
李長安見師公恢復之后,小心翼翼問,“師公,你怎么樣了?”
王天罡神色復雜,揮揮手,“你繼續。”
“照你所說,理學與心學似乎相悖,莫非圣人之道也會互相對峙不成?”
“非也。”李長安搖頭道,“理學與心學同出一源,所求也皆是圣人之道。”
“只不過,理學更傾向于自然之道。而后由自然之道,影響人生之道。”
“而心學,則更傾向于人生之道。明悟人生之道,再去應對自然之道。”
王天罡不自覺帶上一絲求教的語氣問道,“你如何想出這心學之理?”
“人力有窮時,自然之道博大精深,不是誰都有足夠的精力一一參悟。”李長安解釋道,
“況且,學子所求乃君子之道,自然要從自身去求。”
“參悟一根竹子,或是石碾,對君子之道又有何助力?”
王天罡已經有些懂了,他看著李長安,眼中滿是感慨,
“你這所謂心學,可是一門高深學問,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透。”
“以后還得繼續完善,待你步入一品,這心學就是你的成圣之道。”
“師公我可等著你布道天下的那一天!”
李長安有些汗顏,心學之說,自己只是拾人牙慧而已,實在擔不得師公如此夸贊。
不過師公有些話倒是說的不錯,這個世界尚沒有心學,這一門法,的確有資格成為圣道之法。
王天罡沒有多說什么,以免影響李長安的心緒,轉而問道,
“既然你在圣道之上,已有如此感悟,那對五品君子境,可有何想法?”
李長安想了想說道,“既然我所求是神通,為何不干脆在神通上求?”
“何須要參悟那么多道理,再來印證神通?”
“譬如視思明,經文典籍詩詞歌賦,只要與之相關,我便參悟其文法,而后博采眾長,成就神通。”
王天罡聞言,頓時搖頭,
“不可。”
“此法太過兇險!”
“從心中去求的前提,是明悟自身之心。”
“若沒有明悟己心,直接去求神通,此為蒙蔽內心之舉,一旦失敗,后果不堪設想。”
“決不能如此冒險!”
李長安也知道王天罡所言不虛,但時間可不等人。
自己六品文武大圓滿,看似強大,但只有邁入五品,才算勉強有自保之力。
而且文道不突破,武道也會被卡住,文武融合之后,再也不可能分開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
他又哪里等得了?
“師公,此法雖說驚險,但不是不能嘗試,長安有一法,如果不行,可以立刻停止。”
王天罡生怕李長安貪功冒進,“你先說說看,我們爺孫一起探討研究。”
李長安五指張開,一枚枚御風符文飄飛而出,在王天罡面前沉浮不定。
這些符文或是單獨存在,或是三兩融合,形成新的符文。
甚至一大片組合到一起,化作類似于法陣的存在。
變化不定,氣象萬千。
王天罡又愣住了。
他感覺遇到自己這徒孫后,盡是在接連不斷的震驚中度過。
好不容易自己武道跨入三品,準備好好風光一把,卻被徒孫一而再再而三的鎮住,實在是……有些無奈。
“這是什么法門?”王天罡詢問道。
李長安打了個響指,御風符文開始迅速組合,
“這是弟子在西烈妖國時,為了防止使用文法被發現,而后參悟出的法門。”
“將妖族特有的銘妖法和我們人族的文法融合,形成的銘文之法。”
“這是弟子的御風銘文法,里面有‘速’字文法,‘輕’字文法,‘長風破浪’等文法,另外還有妖族的‘鷹擊千里’銘妖法……”
青色的御風符文將一個個文法和銘妖法單獨展示了出來,而后重新融為一體,化作最基本的御風符文,飛回掌心消失不見。
一切動作行云流水,如臂指使。
王天罡沉默了,徒孫的悟性太強,天資太妖孽,讓他實在沒有成就感。
這銘文之法……
簡直要打破千百年來的文法桎梏。
又是一個堪比心學的重要存在!
文士參悟文法之后,要么當成隨手就用的普通文法。
要么就是視之為珍寶,將其變成本命文法,潛心蘊養。
可文法乃是文道之法,一旦定型,又怎能隨意變動?
文士手段層出不窮,那是因為文法眾多,文法之間的配合精妙絕倫。
據他所知,從來沒有一個文士,可以將諸多文法熔于一爐。
不是沒有人嘗試過,想要博采眾長,創造出最強的文法。
有如此想法的文士,大多都是絕世天才,可依然失敗,浪費了寶貴青春,最終碌碌無為,庸碌一生。
可是,自己的徒孫竟然成功了!
而且大獲成功。
簡直就跟做夢一樣。
王天罡已經不知道驚喜震驚為何物了。
一個還沒跨入五品的小輩,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圣道之法,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