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1章:浩瀚五品-《逍遙小儒仙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比如視思明,有人悟出了透視之眼,也有人悟出了千里眼,還有人悟出了天眼通,甚至慧眼法身。”

    “再比如聽思聰,有人悟出了隔墻耳,也有人悟出了順風耳,還有人悟出了天耳通,甚至辨真偽的諦聽法身。”

    “亦或是言思忠,有人悟出了真言神通,施展文法的速度快的驚人;也有天才悟出了言出法隨,強勢無比。”

    “還有忿思難,你可以悟出怒火中燒,也可看出災難之意……”

    師公的這番講解,讓李長安徹底驚呆了。

    本以為所謂的君子九思,也就是普通的九個小境界,結果沒想到,五品君子境,竟如此恢宏浩瀚。

    怪不得,五品之境,即便武道洗練真元,修成元輪乃至金輪法相,都要被文道力壓。

    如果真按師公所言,五品君子境的想象空間,未免也太大了。

    “你應該能想得出來,五品君子境至關重要,成龍成蟲,皆在一念之間。”

    王天罡言道,

    “君子修神通,凝練對應武道元輪的神通法印。”

    “將神通悟到極致,甚至可修出文道法身,與金輪法相對應,而且更加強勢!”

    “最重要的是,修煉神通不需要外界寶物輔助,所以即便沒有天材地寶,一窮二白,只要你悟了,就有機會一步登天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很多文士,會在五品君子境停留很久,只為了修出最強神通,乃至成就文道法身。”

    李長安聽得心神搖曳,甚至有種恨不得趕緊開始參悟神通的期待。

    這種可以肆意揮灑的浩瀚境界,當真令人心馳神往!

    “師公,那我該如何著手修煉君子九神通?”

    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。

    王天罡笑了笑,他自然明白李長安的急切,因為當年他也是這么過來的,也不賣關子,仔細解釋道,

    “君子九神通,不是想參悟就能參悟出來,否則早就個個修成文道法身了。”

    “孔圣有言,必須要先悟君子之道,方能修行神通。”

    李長安扯了扯嘴角,“所以是先悟道,再修神通?”

    “不錯。”王天罡點頭。

    “如果悟不出來?也就修不出來了?”李長安心里咯噔一下。

    悟道說著輕巧,但實際上卻最要人命。

    有人一朝頓悟,也有人卡在原地,幾十年都無法參透。

    這差別太大了。

    誰也不敢保證,自己就是那種能一朝頓悟的天才。

    王天罡說道,“所以才有那么多文士被困在五品君子境,遲遲出不來。”

    “一來想修出最強神通,這是不滿足;二來是真的悟不透,又不愿意用孱弱的神通將就,只能被困在那里,這叫不甘心。”

    “難道孔圣沒留下什么法門?總不能干坐著悟道吧?”李長安詢問道。

    王天罡笑道,“自然是有的,歷史上有很多圣人,在這個境界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,但最終有兩個主要流派流傳至今。”

    “其一是孔孟之根本儒學。這一派認為經典注疏流傳至今,其中自然蘊含君子之道。時時刻刻手不釋卷,在浩瀚的經文典籍中參悟君子之道,書讀百遍其義自見。”

    李長安面部抽搐,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經文典籍,不知道有多少,就算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,看上幾十年也不一定能窮盡。

    更何況,這不是看完就行,而是要有感悟。

    感悟不了,看一百遍都沒用。

    “其二呢?”

    “其二嘛……”王天罡捻了捻胡須,

    “這一派認為世間一切都有其理,君子九思之理,也必然存乎于萬事萬物之中。摒棄自身俗欲,規范自身德行,經年累月嚴格要求自己,自然可以從中悟出君子之道。”

    李長安心頭一動,這不就是程朱理學的“存天理滅人欲”嗎?

    程朱理學當中,有非常關鍵的四個字——格物致知!

    這是將自身言行當成了物,要一格到底!

    李長安遂開口問道,“師公,還有呢?”

    既然有了理學,那心學應該也不會缺席。

    王天罡愣了一下,“目前只有這兩個流派,還有什么?”

    李長安眨巴眼睛,稍微提示了一句,“比如……心即理也?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